新闻中心

原小茅山垃圾场将变身城市大公园 年内完工扬州市民可来逛逛

       记忆中的小茅山,一片荒凉、垃圾遍野,臭气熏天,但最近不少市民发现,原小茅山垃圾填埋场正变得越来越漂亮。昨记者探访发现,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变身”,小茅山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将把这里打造成市民休闲公园。年内这里将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市民可以来这里逛逛。
 


      原小茅山垃圾场

      将成城市大公园

      小茅山垃圾填埋场,想必不少老扬州都听说过,这里曾是市民生活垃圾集中“消化点”,如今这里正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昨记者在瘦西湖路与堡城路交叉口东侧看到,在一排建筑围挡内,小茅山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

      小茅山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位于扬州市城北片区,南至规划道路,北至肖庄路,东至玉人路,西至瘦西湖路。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杂乱不堪的垃圾填埋场已经清理完毕,整理出的新广场上种上了各式花木植被。再往里走,几栋偌大的钢架构公共建筑也在吊装当中。施工人员向记者介绍,今年年内,小茅山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大体完工,初步亮相。

       据悉,这里除了被种上植被,建造广场外,还将配备体育设施,打造一个体育健身公园。此外,该区域一个名叫“花都汇”园艺体验中心也在建设中。相关人士透露,今后原花鸟苗木市场有望搬迁至此。

       内有景观树2.2万株,还将建花卉市场

       记者从相关资料上了解到,小茅山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特别注重绿色生态的打造,这里将种植绿化约10.3万平方米,景观树2.2万株,主要为香樟、雪松、白玉兰等。在道路入口记者看到,不少大型乔木植被已种栽种成功,成排成行亮出了相。

       此外,这里还将打造一个2.7万平方米的花卉市场。同时,还有滩涂湿地4.15万平方米,完成对泥浆池的前期治理,产生初步景观生态效益;内部道路约2.4万平方米,铺装广场约8200平方米,公共建筑及其他建筑面积约1792平方米。

       记者还了解到,在生态修复工程北侧将规划建设梅岭小学北校区,史可法北路将从小茅山延伸至此,阻碍交通许久的“断头路”有望打通。

       生态修复后,对周边环境影响极低

       原来的垃圾遍地的小茅山填埋场,生态修复后对周边环境还有“后遗症”吗?记者昨咨询了相关专家,据介绍,现在好氧技术是目前世界上修复垃圾填埋场生态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一般填埋场生态修复后,对环境影响都极低。

       据了解,该区域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污水管网,对地表水影响较小。同时,还会合理布置垃圾收集桶的位置,每日至少一次对垃圾收集桶内垃圾实施清理、消毒和除臭,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此外,该区域产生的废气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生活垃圾则委托环卫部门集中处理即可,由环卫部门专门人员统一清运。

       扬州填埋场变迁史

       二十世纪80年代,市区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卫生填埋法。采用分层作业,将生活垃圾推平、消杀、压实、覆土、再压实,每倾倒2米厚的垃圾,覆盖30厘米的土,将卫生填埋过程中的垃圾渗出液,通过盲沟集中引流至截水池,沉淀后再抽排至市污水处理厂。

       原小茅山垃圾填埋场建于1990年,1999年在此场地建设扬州多元化垃圾处理厂并完成简易封场,至今已停用近16年。

       1991年,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与东风砖瓦厂联合研制用垃圾灰与黏土混合烧制普通砖。1995年,每年制砖消耗垃圾3万余吨,制砖30余万块。

       1999年,引进美国利用城市生活垃圾从事有机肥生产技术,新建一座多元化垃圾处理厂,通过将生活垃圾除臭、减量、分拣、堆肥、焚烧、制肥等工序,使生活垃圾变废为宝,资源再生。

        2002年,我市规划建设一座容量200万立方米、使用周期10年的赵庄垃圾卫生填埋场,该垃圾处理场以机械作业为主,采取企业化运作方法,日均处理生活垃圾500吨。2014年赵庄又启动了增容工程,改造后填埋库容量增加量为44万方,可增加使用年限8年左右。

\

 

【 返回 】
集团邮箱 | 集团简介 | 联系我们   苏ICP备2023030776号-1  版权所有 扬州瘦西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 32109202000133号